在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影视作品中,曾经讲述过主人公福贵的的家庭。作为旧时代的地主,福贵家里有几百亩田,按理来说应该吃喝不愁。
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会发现——福贵的父亲似乎比较节俭,正如老爷子临终之前所说,他们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从一个蛋孵成一只鸡,一只鸡再变成一只鹅,一只鹅又变成了一头牛。
(相关资料图)
给人的感觉就是,福贵这个地主之家是从普通百姓慢慢积攒过来的,所以老爷子知道发家的不容易和持家的重要性。
而在早期的香港影视作品中,也有很多反映地主的另类内容。
其中比较经典的就是守财奴地主,一颗咸菜顶上大半年,每天盯着咸菜吃饭,妻子多看了一眼还要被他骂,以至于到死了还要把自己的肉给卖了。
对此我们不由得好奇,在传统印象中,地主阶级都是骄奢淫逸,是穷苦大众心目中的向往。为何影视作品中还存在着这些另类的地主呢?
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地主到底是如何持家的呢?
一、地主阶级的定位
——首先,我们给出明确的答案,地主阶级不是单纯的个体,而是一个重要的阶级。
这个阶级代表着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天生就具有剥削性质。所以我们绝不可以因为电视剧中的某些内容而对这些地主阶级产生同情甚至放松警惕。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来看所谓的地主阶级的日常。
根据历史定义,所谓的地主阶级就是土地的拥有者,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地主阶级可以做到不劳而获,以土地来压迫别人来养肥自己。
——在这个大前提下,绝大多数地主阶级日子过得很滋润,一般不会出现所谓的守着金山吃苦的现象。
而且,真实历史记载中的地主阶级,可不是每天盯着咸菜吃白饭,他们的人生大体上围绕着以下三件事情而展开。
二、地租
其一,为地如何增加地租而辗转反侧。
就如同资本家天生为增加资本而奋斗一样,地主阶级的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如何增加地租。
根据明代地主庄元臣的《治家条约》记载:凡租佃之田,须总算某好共 田若干、某好共租若千既结总帐,然后细算租户田 数及米数,以合总帐若多少不等,即是弊窦。自留底帐一本,付讨租人帐一本,俊租米盘解过,即于账上亲写月日收讫,两本合同,然后人不得作弊。又须密差人往 各租户处一查,防有暗收、注欠之情也。 ”
看看这详细的内容,我们就很容易脑补出一个地主的形象,他左手拿着账本,右手拿着算盘,眼睛始终眯着,盯着每一个算盘的跳动,每一页账目的翻阅,活脱脱就像一个狡猾的狐狸。
而且,作为资深老地主,这位作者就明确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地主可不能是纯纨绔子弟,不然连地租都会被人给坑没,所以地主的必备课程就是算账。
然而,这还只是每一个时期进行的复盘内容,事实上地主平常要算的内容也丝毫不少。
根据崔实在《四民月令》中记载:地主一年365天,天天就盯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想尽办法希望能够增加地租。
在排除强行涨地租的可能性以外,地主会规划一年四季的生产活动,例如土地种什么种子,什么时候种,种田的农民人生自由都由他规划。
虽说这体现了地主对于农民的极端剥削,但也的确反映出了地主每天的日常,不是在算账,就是在算账的路上。
为了增加一点地租,几乎绞尽脑汁......
正如清人张英在《恒产琐言》中所记载:良佃之益有三。一在耕种及时, 一在培雍有力,一在蓄泄有方…… 用力如此, 一亩可得二亩之入,地不加广,亩不加 增,佃有余而主人亦利矣。
而且有意思的是,为了确保自身地租不受气候动摇,地主们居然还会组织起来兴修水利,组织旗下的农民抗灾,确保自身财产之安全。
三、开源
其二,刻在灵魂深处的土地兼并冲动。
这就如同资本家可以为了300倍的利润出卖掉死自己的绳子,所有的地主都可以为了土地兼并而不顾一切。
根据史料记载,绝大多数地主都在除了提高地租以外,都在想尽办法“开源”,以求获得更多的土地。
关于这一现象,既有封建地主经济的特色——拥有更多的土地就能获得更多的地租。同时也有商人的影响。
中国历史一直强调重农抑商,所以商人的资本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被打回原形,详情可参考汉武帝时期的告缗令。
因此,凡是发家致富的商人,必然会疯狂的囤积土地,于是就使得不少的商人变成了地主。
而伴随着地主阶层融入的新鲜血液,商人的一些爱好也改变了地主的行为。其中一部分自然是进一步刺激了地主对于土地的渴望,另一部分则是放贷。
商人放贷是本能,而地主开始放贷,则更多的变成了一种兼并土地的手段。按照常理来说,当农民遇到救急之事时,他需要去借钱,那么去找谁借呢?
当时可没有银行,所以他只能找地主老爷。由于当时的金融法律不健全,因此地主老爷提供贷款往往都会“九出十三归”。
这一点是十分致命的,在青黄不接的年代,有大批农民为了活下去,只能跟地主贷款,还为了偿还贷款和利息,不少农民因此破产。
——破产的结果是多种、多样的,有土地的自耕农失去土地,没有土地的佃农卖儿卖女,或者成为奴隶。
因此,在这一行为之下,地主其实天然就带有邪恶性。
也正因为如此,地主老爷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对自己吝啬,他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对农民敲骨榨髓,其中难免逼良为娼和逼得别人家破人亡。
而在这一过程中,地主除了会拥有大量的土地以外,还会拥有大量人身依附关系的农民,以及数量相当多的奴婢。
正如东汉仲长统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满野,奴脾千群,徒附万计。
比较讽刺的是,作为一个持家的地主,对老百姓越是凶恶,他们积累的资本获得的资源就越多。反倒是那些对老百姓温柔,对其税务进行减免的,反而会劣币驱逐良币,难以维持地主的经济体系。
而且更让人惊叹的是,在地主不断持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他的手下不仅拥有众多的田地,拥有众多的奴仆,而且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打手和恶霸聚集在他的身边,成为维护他统治的工具。
于是,地主就会慢慢的成为一种特殊的存在——豪强。而当这种现象出现的时候,地主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进化。
四、进化
其三,从富到贵的追求。
宋人叶适说:“益自秦开阡陌之后,田即为庶人所擅。然亦惟富贵者可得之: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贵者有力可以占田。而耕田之夫,率属役于富贵者也。”
这番话可谓说的深刻。
相比较于普通人,地主的确可以作威作福,可以不劳而获。但相比较于权贵而言,他们可以直接巧取豪夺,甚至可以剥夺地主的一切。
因此,当壮大成豪强的地主,发展到一个瓶颈后,他必然面临和权贵的利益冲突。
多数情况下,地主是断不能挑战权贵的,例如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的豪强郭解,面对卫青和汉武帝这样的恐怖存在,也只能“毁家纾难”了 。
不过,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中国的地主阶层具有强悍的包容性,正如前文所提的商人融入了地主阶级,那么毫无疑问的官僚也能融入其中。
有学者曾经提出:中国历史上的地主、官僚、商人及高利贷者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封建地主剥削经济。
此话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以明朝为例,明朝统治者规定进士田地免税,因此大批地主主动将土地依托于进士和官僚名下,通过向官僚缴纳保护费躲避赋税。
而且,在官僚的所谓的陋规收入之中,地主阶级贡献了相当多的资源,和官僚形成的一种利益关系。在和平年代,以明朝为例,他们一起勾连,甚至可以形成地头蛇,架空钦差大臣。
这种情况下,地主所谓的持家状态就是尽可能的运营与官僚的关系,请客吃饭送礼,交保护费,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当然,这种状态下的地主,还有一种更强悍的进化状态,那就是“乱世中的投资”。
这一点可以参考东汉时的刘秀,作为著名的天选之子,刘秀之崛起全靠河北豪强的全力资助,而这些豪强都是地主,他们投资了光武帝,后来也使得东汉迎来了豪强地主的鼎盛时代。
其中的大地主也成为了所谓的云台28将等一系列的开国名人。
——这种类型非常罕见,因为多数情况下的地主是朱元璋的老领导郭子兴之流,或者是投资了张士诚的地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却被摔的粉身碎骨。
这就是真实的地主生活以及地主的持家之道。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从普通百姓崛起而成的地主,但他们一般都是小地主,如果真要做大,这么强就必然成为我们的阶级敌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地主当年的这一套,持家之道,虽然在当年有着一套黄金法则,但在现代社会,那也的确是一个笑话。
以剥削他人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终究不是长远之计,真正的良性循环,是互利共惠,是携手共进。
虽然这是一条很远的路,但至少我们已经走在了这条路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